首页 > 最新动态 > 「数」观 | 数字经济每周摘要(第163期)
最新动态
「数」观 | 数字经济每周摘要(第163期)
2024-09-2010


行业资讯


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将在浙江杭州举办

9月25日至29日,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将在浙江杭州举办。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商务部和浙江省全力以赴做好第三届数贸会的筹办工作,努力搭建支撑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全球公共服务产品。”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说。

聚焦开放。在展览展示方面,32个国家和地区的龙头企业参展,国际企业参展数量和面积占比均超20%。除主宾国哈萨克斯坦、泰国打造国家馆外,还将首次设立国际友城馆和海外产业馆,美国波士顿等城市将组织企业集中参展。在首发首秀方面,400余项新产品、新技术中约1/4来自国外,比例远超上届。在洽谈对接方面,继续举办数字自贸区产业对接会,首次同期举办投资中国—开发区对话500强等活动,国际客商数量约为上届3倍。

聚焦创新。在展示内容上,首发首秀首展数量是去年的4倍,首次设立未来产业专区,集中展示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前沿技术。在呈现方式上,将采用数字人、裸眼3D等技术增强现场互动,首次举办数字人智辩大赛、AI(人工智能)电子音乐作曲大赛,生动诠释数字贸易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

聚焦共赢。在打造品牌方面,今年将围绕电商产业生态,进一步丰富活动内涵。同时,率先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成果,策划“数贸非洲日”活动,打造数字贸易合作新典范。

浙江省副省长卢山介绍,已经有1500多家企业确认参展,其中国际企业超过300家;超过3万名专业采购商登记注册参会,其中国际客商超过6000名。

今年的数贸会将首次发布《中国数字商务发展报告》。“数字商务作为数字经济在商务领域的创新实践,是商务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司长朱咏介绍,近年来,商务部加快推动流通、消费、投资、贸易、国际合作等商务各个领域的数字化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发展基础方面,商务大数据应用持续深化,初步实现了关键指标的监测预测,有效提升了商务数字化治理水平。在消费方面,中国网络零售规模已经连续11年位居全球首位。在贸易方面,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占货物进出口的5.7%,贸易的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双向投资方面,今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比重超过了35%,数字经济领域对外直接投资增长30%。在对外开放方面,发布《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丝路电商”伙伴国增加到33个,数字领域的开放合作不断扩大。

“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数字服务为核心、数字订购与数字交付为主要特征的数字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唐文弘介绍,2023年以来,中国的数字贸易快速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规模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上半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规模达到了1.42万亿元,增长了3.7%,创历史新高。跨境电商进出口1.22万亿元,增长了10.5%,也达到了历史新高。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10%。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10.9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77.5%。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了6165亿元,增长了35.5%。数据要素市场日趋活跃,2023年数据生产总量达到了32.85泽字节,增长了22.4%。

竞争实力显著提升。“云端经济”生态逐步形成,催生出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服务外包新业态新模式。2023年,中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1513.6亿美元,自主研发游戏海外销售收入达到166.7亿美元,多款头部游戏在海外广受认可。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突破40亿元,海外访问用户约为2.3亿,网络文学生态出海格局初步形成。

据介绍,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数字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制订数字贸易领域标准。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数字贸易领军企业,在细分领域积极培育外向度高、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中小型数字贸易企业,积极参与世贸组织电子商务谈判,深化多双边和区域数字贸易对话与合作。

来自:人民日报

企业动态

梆梆安全荣获第九届“创客中国”网络安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卓越奖”

2024年9月13日,第九届“创客中国”网络安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北京圆满落幕。梆梆安全移动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项目,成功晋级决赛并斩获“企业组卓越奖”奖项。


达观数据成功签约北部湾银行,RPA平台助力银行业务智能化升级

近日,达观数据成功签约北部湾银行RPA项目,达观数据为其提供流程自动化机器人(RPA)平台软件,助力该行实现多个关键业务流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处理,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


通元软件荣获“北京市用户满意评价证书”

近日,通元软件荣获了由北京质协用户评价中心颁发的“北京市用户满意评价证书”,这份荣誉体现了北京区域用户对我们提供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高度认可。


中国银行业内控合规:领雁科技市场份额第一

近日,国际权威研究机构IDC发布了《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3》报告。报告中指出,在“防风险、强内控、促合规”的政策监管背景下,我国银行业不断强化数字化合规能力建设。其中,领雁科技以卓越的数智化内控合规解决方案,成功位居中国银行业内控合规IT解决方案市场第一。


北斗星通海外子公司推出TruePoint | LITE服务

9月17日北斗星通旗下全球领先的GNSS数据服务提供商Rx Networks正式推出专为功耗敏感型应用量身打造的革命性校正服务产品——TruePoint | LITE,旨在以极低的能耗实现精准位置的获取。TruePoint | LITE提供了全球覆盖的亚米级以及车道级定位精度,显著降低了高精度定位的功耗。



大咖说



中科星图高级副总裁 陈伟


发展低空经济需因地制宜,找准应用场景非常重要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在全国各地吹响起跑哨声,北京、重庆、沈阳、广州等地陆续出台支持政策、筹划设立产业基金,促使低空赛道持续“升温”。不过,当更多低空飞行器驰骋于“空中公路”,这也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这一规模可观的市场需求,多家上市公司接连释放信号,切入低空保障领域。近日,空天信息服务商中科星图(688568.SH)面向低空经济产业发布GEOVIS数智低空大脑,低空赛道再迎重量级选手。
中科星图高级副总裁陈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空经济是今年公司新确定的重点投入方向之一,“中科星图在空天信息领域有深厚积累,可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数据底座和计算能力”。
随着低空飞行器的不断增加,如何确保空防安全、飞行安全、提高飞行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陈伟表示,低空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看得清”和“看得准”的问题,例如掌握城市建筑物、障碍物和地形的分布,通过实时电磁监测,及时发现非合作目标等。
陈伟建议,低空经济走向规模化应用,仍需要政策端持续发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地方而言,发展低空经济需要结合本地优势,“因地制宜,有所差异”,“找准自己的应用场景非常重要”。


多地抢滩低空赛道

需找准本地优势与场景


低空经济进入业内讨论议程已有数年,但在陈伟看来,2024年可定义为低空经济的元年,也即在今年,低空经济迎来真正的发展。
陈伟表示,在此次低空经济讨论与建设的“升温”中,出现了三个标志性事件。其一,是于2023年6月出台,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将真高120米以下空域的无人机管控交给地方政府;其二,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三,“低空经济”在今年全国两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这三个事件极大地推动了低空经济的发展。”陈伟说。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低空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提升,多地接连出台低空经济支持政策,北京、重庆、沈阳、广州、武汉、苏州、安徽、山西等省市均表态筹划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
陈伟强调,发展低空经济不是拍脑袋的决定,而是真实存在的现实的需求,“不仅是无人机生产企业和运营企业,也包括物流、配送等企业,实实在在有低空领域需求。国家明确要发展低空经济后,地方政府明显加大了投入”。
与此同时,随着多地抢滩低空赛道,如何统筹发展低空经济的讨论声逐渐突出。
陈伟认为,低空经济当前刚刚起步,很多城市的加入对低空产业发展是一件好事,“谁布局早谁可能获益,但也有一定风险,可能存在投入很多却一无所获的情况”。陈伟建议,地方政府需要结合本地优势与特点,真正理解和思考在低空经济领域要发展什么。
“比如当地制造业强,可能发展无人机制造;材料强,可能发展无人机材料;旅游城市,可能发展无人机运营;还有农村和边疆地区。因此要因地制宜,要有所差异,有的面向农业植保,有的面向自然灾害监测,找准自己的应用场景非常重要。”陈伟说。


发展低空经济要“看得清”“看得准”

中科星图进入低空赛道始于2019年。彼时,中科星图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共同研制了一款低空智联网产品,并在济南试点通航示范项目。
谈及济南项目的经验与启示,陈伟表示,通过反复论证和产品开发,明晰了低空要管什么,以及低空发展需要什么。
发展低空经济首先要“看得清”。陈伟指出,民航机场附近相对净空,但未来低空飞行面临到处都是障碍物的问题,因此需要掌握城市建筑物、障碍物和地形的分布,了解低空飞行的环境。
发展低空经济还要能“看得准”。“对非合作目标要看得准,要能发现它,我们叫反无人机或者低空防御。”陈伟表示:“在空域中,有禁飞区也有适飞区,飞到禁飞区要看得准。”
此外,陈伟补充道,还要确保通信手段“连得上”,以及随着未来低空中的目标越来越多,大量移动目标的实时监视对低空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陈伟表示,在参与济南项目时,公司就已认识到低空经济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支持政策出台,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进一步加大了研发力度。
陈伟表示,中科星图以往聚焦数字地球,但随着今年国家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列入新的重点投入方向,公司紧随国家发展战略,以数字地球为基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与加持,发展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从这个角度看,低空将成为我们中科星图新的增长极。”
中科星图在低空产业链的布局主要在中游和下游环节。在中游,中科星图的核心产品是GEOVIS数智低空大脑,定位于为低空产业提供服务保障,包括数据保障以及计算能力保障,为政府、无人机企业或者个人提供数据底座。在下游,中科星图还有多家下属企业面向无人机应用场景,例如应急救援、电力巡检等。
陈伟表示,对于公司低空业务何时进入爆发期,尽管还不能准确判断,但今年肯定会有很多低空项目落地。
陈伟表示,低空经济走向规模化应用,仍需要政策端持续发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其次,要调整观念意识,安全问题一向是航空业的重中之重,不过不能因为安全而完全限制低空行业的发展,随着行业的发展,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性能也将持续提升。
目前,关于低空安全的讨论主要涉及反无人机、防碰撞、防掉落等问题。陈伟指出,对于防碰撞,需要做好路径规划,还可以像地面交通一样设置红绿灯;对于掉落风险,尽量规划避开人员密集区域的航道。“实事求是地讲,小型无人机即使掉落危险性也在一定可控范围,而中大型无人机的安全运行保障能力本身就很强。”陈伟说。
“此外,在技术上还有一些尚待突破的瓶颈。现在可能城市上空是几百架、几千架无人机,未来可能是几万架、几十万架。”陈伟表示,这对空中多目标、动目标的精细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跟超算、人工智能结合去解决这个问题”。

来自:每日经济新闻


END






HISTORY
/往期推荐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