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数」观 | 数字经济每周摘要(第172期)
最新动态
「数」观 | 数字经济每周摘要(第172期)
2024-11-2940


行业资讯

建设可信数据空间,打造新型数据基础设施

日前,国家数据局印发《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表示,可信数据空间既是一种应用型设施,也是一种设施型应用,可信数据空间的用户可以以安全、透明、可信、简单和统一的方式访问数据。

《行动计划》明确,以装备、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应用为重点,促进工业数据资源高效对接、跨域共享、价值共创,提高产业生态整体竞争能力。

“汽车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带动性强,在能源使用、原材料获取加工、物流运输、生产制造、回收利用、供应链协同等领域涉及大量工业数据的产生、加工与使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冬昶分析,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对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要素价值挖掘和数据资源高效配置等影响深远。

他举例说,挖掘全链条汽车工业数据产生、加工与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潜力,可以有效支持供应链协同、行业研究分析、政策制定实施、技术创新突破等,并赋能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出海。

《行动计划》还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围绕城市规划建设、交通出行规划等典型场景,发挥公共数据资源的引领作用,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融合应用。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是在城市全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可信数据空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能力,着力破解目前智慧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数据融合难题。”单志广解释道。

单志广认为,目前城市数据服务的便捷化、高效化、产业化、智能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创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有助于解决城市各行业、部门数据开放和信息共享程度受限,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的难题。

在单志广看来,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如何实现共治协同和互联互通两大核心挑战,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实施路径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深化和完善。

“从系统实现的角度,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技术既是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技术,也是构建可信数据空间的基础技术底座。”单志广说。

他分析,相比传统的数据协作方式,区块链技术通过其不可篡改的特性,为数据提供了确权机制,确保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得到明确。区块链技术与隐私计算技术相结合,可以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对数据的使用进行追踪和记录,为数据的贡献者提供合理的利益分配。

“可信数据空间要充分利用区块链、隐私计算、数据脱敏、数据沙箱等技术,实现数据在不同主体间‘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机构提供可信的数据共享、开放、交易环境,有效提升数据流通环节的安全可靠水平。”单志广建议。

来自:科技日报

企业动态

APUS岐黄大模型助力医疗普惠,荣获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大奖

11月21日上午,“2024年度中国互联网企业创新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企业家论坛上正式发布。麒麟合盛APUS凭借其独特的“医疗解决方案”成功入选,以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为基础,推出了智能诊疗平台。该平台涵盖健康诊疗知识库、医疗大模型评测平台、智能诊疗应用系统、AI数字医生等五大核心技术,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能诊疗服务,旨在借助AI提升医院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星图云开放平台助力数字化转型升级,开放近百项空天信息技术服务

11月22日,在北京举办的“定量遥感·云端赋能”2024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年会暨创新成果发布会上,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中科星图联合发布星图云开放平台。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多项遥感共性产品已通过星图云开放平台上云。


卡斯柯运营的首条低空物流航线在沪开航

11月24日,随着上海市静安区首条低空物流航线成功首飞,卡斯柯与市北高新园区合作共建的低空智能管控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试运营。该平台依托中国通号低空空域智能管控系统ID-Space建成投用,运营空域约4平方公里,划设物流、巡检等多条航线,可提供空域管控、航线规划、飞行监控、低空物流、低空巡检等服务,目前已步入常态化运营阶段,为推动低空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发挥了先行示范作用。


与U同行,国内首款中文复杂推理模型来了

11月27日,优刻得合作伙伴昆仑万维正式推出具有复杂思考推理能力的系列模型——「天工大模型4.0」o1版(Skywork o1)。凭借强大的算力能力和先进的并行文件存储系统,优刻得为昆仑万维的大模型突破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透彻未来荣获“创客北京2024”三等奖,强势挺进全国150强

近日,由北京市东城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委组织部联合主办的“创客北京 创新东城”2024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圆满收官。透彻未来凭借其在人工智能病理诊断领域的创新成果,荣获企业组三等奖,并成功跻身全国150强,展现了强劲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大咖说


三未信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张岳公


加强密码科技自主创新 护航数字经济发展

自2020年1月1日以来,《密码法》已经实施三年多,密码工作开启了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为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商用密码工作要求和《密码法》精神,《商用密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了全面修订,标志着我国密码法律体系建设日趋完善,这是我国商用密码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新修订的《条例》把促进商用密码科技创新作为重要内容,明确要建立健全商用密码科技创新促进机制、支持商用密码科学技术自主创新,为我国密码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作为商用密码产业从业人员,我们感到非常振奋和喜悦,形成几点感受和认识,与大家分享。


《条例》出台对商用密码科技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条例》作为《密码法》的重要配套法规,将促进商用密码科技创新、保护商用密码知识产权、鼓励商用密码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要内容,为商用密码科技创新提供了工作指引和发展方向。

《条例》为商用密码科技创新发挥法治引领和推动作用。新修订的《条例》将建立健全商用密码科技创新促进机制作为重要内容,支持商用密码科技自主创新,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为我国商用密码科技跨越式发展和核心技术突破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条例》出台有利于进一步保护商用密码知识产权,激发密码科技创新活力。当今世界新一代信息科技发展迅猛,密码科技正处于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的关键节点。《条例》强调保护商用密码知识产权,强调提高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有利于保护商用密码创新成果、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商用密码科技创新体系完善。

《条例》有利于促进密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条例》鼓励和支持商用密码科技成果转化,从密码科技成果信息汇交、发布和应用机制等方面完善制度体系,有利于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商用密码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协调发展。


商用密码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应用繁荣壮大

近年来,我国商用密码算法、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和产业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密码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密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密码算法和基础理论研究水平不断加强。2021年10月,SM9密钥交换协议正式纳入国际标准ISO/IEC 11770-3:2021,我国自主设计的ZUC密码算法、SM2椭圆曲线密码算法、SM3密码杂凑算法、SM4分组密码算法、SM9标识密码算法已经全部被纳入ISO/IEC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商用密码算法和协议的研究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为了加快密码科技人才培养,全国15所高校设置了“密码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为我国密码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了摇篮。为了繁荣我国密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近年来有关单位组织开展了全国密码算法设计竞赛、全国密码技术竞赛、全国高校密码数学挑战赛等竞赛活动,对促进我国商用密码算法和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密码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不断突破创新。以密码芯片、密码板卡、密码整机等为代表的密码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在功能强化、性能提升、架构变革等方面不断突破创新,形成了完整的商用密码产品体系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在密码芯片方面,我国密码企业不但具备了智能卡、智能密码钥匙、SIM卡等终端密码芯片的研发能力,而且能够成功研制出SM2签名速度达到几十万次/秒、SM4加解密速率几十Gbps、SR-IOV硬件虚拟化的高性能密码芯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密码板卡和整机方面,我国密码企业能够研制达到密码模块安全三级要求的关键密码产品,能够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各领域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密码科技应用和产业生态不断繁荣壮大。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蓬勃发展,为密码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数字支付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根据赛迪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商用密码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2-2020年的市场规模从88.6亿元增至466亿元,2016年-2020年年均增长率达30.39%。采用商用密码的金融IC卡发卡量超过24亿张,智能电表超过5亿只、用户卡发放超1亿张。从个人身份证件、社会保障卡、数字电视、交通一卡通等民生基本领域,到金融、税务、教育、电信、电子政务等关键领域,密码应用领域全面拓宽,产业生态不断繁荣壮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积极把握《条例》颁布机遇,努力提升密码科技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条例》修订发布为契机,应发挥密码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密码企业在密码算法、关键密码产品等方向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加强面向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密码核心技术创新,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抗量子密码等新型密码算法设计与创新。在密码基础理论和算法设计方面,应鼓励自由探索和问题导向有机结合的模式,推动创造更多“从0到1”的科技成果,不断提升我国密码基础理论和算法设计能力,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场景提供新型密码算法和密码协议支撑。随着量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NIST已于2022年7月正式公布抗量子密码算法标准,我国应加强抗量子密码算法研究,制定我国的抗量子密码算法标准;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源安全保护与开放共享是密码应用的主战场,应加强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中新型密码技术的研究,设计安全多方计算、同态加密、可搜索加密等密码算法和协议,为建设密码科技强国、保障数字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以芯片为核心的密码产品研发,构建自主创新密码产品体系。芯片是我国信息领域的核心部件,是密码产品的关键元器件。未来是密码产品高度芯片化、集成化的时代,突破商用密码芯片等核心技术,是一项关系国家密码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关键任务。当前,必须加强密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密码芯片核心技术,保证密码产品的关键元器件的供应链安全。针对数字经济领域的海量数据、云虚拟化等应用场景,应加强支持高速密码运算、云虚拟化能力的密码产品的研发,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海量数据加密、云端高速处理的实际需求。应强化密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通过重点扶持密码企业上市融资、设立密码科技重大项目、完善密码科技奖励机制等科技创新激励政策,营造良好的密码科技创新和产业生态,支持具有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密码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密码支撑保障能力。

持续推进密码科技创新,护航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是当前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一轮竞争领域,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2021年,《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先后颁布实施,为数字经济的数据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数据安全不仅包括可用性、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抗抵赖性、访问控制等方面,还包括数据确权、可追溯性、隐私性、安全共享、安全多方计算等方面。密码技术是保障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数字经济是密码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的主要领域。应重点加强研究以全同态加密、可搜索加密等为代表的密文检索和计算技术,以秘密分享、广播加密、属性加密、代理重加密等代表的数据共享与访问控制技术,以安全多方计算、隐私计算、联邦学习为代表的多方数据联合计算技术,以区块链、零信任等为代表的数据溯源与信任机制,并将这些技术和应用场景结合,形成易用、易部署的创新产品或系统。

在数字经济时代,应充分发挥密码在保障数据安全中的关键作用,以密码核心技术支撑数据安全共享、构建数据安全边界,将密码技术应用于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等全生命周期保护,以一种独特的隔离方式构建新的安全边界。从数据分级分类保护的角度,针对结构化、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等各种类型数据,进行密码算法优化、密码硬件加速、密码协同计算等技术创新,建立统一的密钥管理系统和高性能密码运算平台,充分利用密码技术促进数据开放共享、提升数据价值、加强数据整合和安全保护。新时代的密码科技创新,应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货币等数字经济领域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为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来自:三未信安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