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焕新”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传统产业享受科技创新税收优惠金额同比增长21.5%。从增值税发票数据来看,今年前10个月,我国传统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4%。
在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下,今年以来,我国传统产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通过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满足新需求,销售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老三样”“老材料”“老民生”等行业焕发新活力。
其中,我国出口海外的“老三样”行业——服装、家具、家电实力不容小觑。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目前我国家具产值达全球35%;年产服装700多亿件,占全球一半以上;2024年,中国家电出口预计超过1200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老三样”行业在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下,正积极研发国货潮品、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等新产品,推动“老三样”消费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梦百合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加大前沿科技研究力度,开发出满足消费者“健康睡眠”需求的智能床产品,今年前10个月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8%。
“研发投入多,税前扣除也多,收益回报更多。这是我们持续创新、良性发展的成长‘密码’。”梦百合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爱兰介绍,今年公司投入建设的智能工厂,让生产效率提升28%,产品不良率降低71%。
处于生产制造底部的传统材料行业,正加力改进工艺、升级产品,力推产品向中高端领域迈进。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化纤、橡塑等“老材料”行业享受科技创新税收优惠金额同比增长24.5%。今年前10个月,化纤、橡塑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4%和8.4%。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产业用纺织纤维生产基地,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加大科技投入,从基础的纺织面料逐步向高端功能性面料和时尚纺织品领域进军,重点发展绿色纺织品、功能纺织品和技术纺织品。截至目前,该企业在工业纤维领域获得200多件发明专利,获得中国专利奖4项。
坚持自主创新的回报有目共睹。今年前10个月,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1.27亿元。“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扩大产能、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了巨大支持。”公司财务人员吴惠芳说。
作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福建远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原有生产技术基础上,不断改进工艺、创新品类,大力拓展硅橡胶的中高端应用范围。目前,该公司发展成为国内高温硫化硅橡胶用纳米二氧化硅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产销量均居行业前列。今年前10个月,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9%。
技术不断升级迭代的背后,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的强劲支撑。“今年以来,公司已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约2800万元。税收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让我们可以安心生产,进一步研发创新!”福建远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邱棠福感慨道。
一组组税收数据、一项项研发成果、一个个创新案例,生动描绘出中国传统产业持续创新、不断迈向高端的跃动曲线,激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来自:科技日报
启动“量子城市”建设!超图软件深度参与
12月13日,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开启日活动在上海举行,旨在聚焦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需求,着力推进上海科技创新工作。活动上,超图软件与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签署了“空基系列-悟本态科”协议,该协议是“复兴智塔”首批孵化巢台,将协同研究攻关构建上海首个三维时空治理模型——云宇星空大模型,致力于打造上海时空基座及标杆应用场景,助力上海建设数字之城、智慧之城、未来之城。
中科创达滴水OS智舱荣登人工智能全景赋能典型案例榜单
12月14日,2024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展示中心成功举行。此次大会聚焦人工智能前沿应用与创新实践,备受瞩目的《2024 年度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典型案例》在会上重磅揭晓。中科创达凭借滴水OS智舱在技术创新与大模型应用层面的卓越成就,成功跻身榜单。
百望云入驻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 探索数据倍增效应
近日,由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主办,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通州区台湖镇人民政府承办的“2024-ADD数据应用场景大会”成功举办。百望云受邀参会,并围绕数据应用、数据生态、AI产融结合等话题展开分享交流。
产品品牌“银河麒麟”入选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首批优秀成果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品牌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实施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遴选公布了首批45个具有引领性、标志性、代表性的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优秀成果,中国电子所属麒麟软件的国产操作系统产品品牌“银河麒麟”成功入选。
健康有益荣获“2024京津冀物联网场景应用优秀品牌企业”
12月13日,2024京津冀物联网产业品牌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健康有益凭借领先的AI技术应用、完整的产品服务体系和健康医疗多行业多场景覆盖脱颖而出,成功荣获“2024京津冀物联网场景应用优秀品牌企业”奖项。
爱特拉斯信息科技开发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共享平台”应用系统亮相央视新闻联播
近日,由爱特拉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揽并自主研发的国产化应用系统——“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共享平台”,在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指导和管理下,成功完成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艰巨任务!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已在央视新闻“一问到底”栏目中隆重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积极探索企业信用建设新范式,值得买科技四度荣获北京“信用领跑企业”
12月18日,2024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行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值得买科技入选“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这也是自2021年以来,值得买科技连续第四年荣获这一荣誉。
珞安科技多款产品及服务强势入选《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品及服务指南(2024版)》
近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业联盟重磅发布《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品及服务指南(2024版)》。珞安科技作为国内工控安全领域优秀企业,自主研发的珞安防火墙(下一代)、工控入侵检测系统、主机安全加固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等多款明星产品及安全集成、安全应急等安全服务,凭借先进技术能力、卓越创新能力和优秀服务能力等优势强势入选《指南》多个细分领域。
中科金财“多场景多基座金融大模型报告生成平台”入选2024年度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典型案例
12月14日,2024中国人工智能大会暨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峰会隆重开幕,会上颁布了2024年度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典型案例。在百余家申请者中,中科金财“多场景多基座金融大模型报告生成平台”凭借场景典型、技术创新、有落地市场验证等优势,脱颖而出,成功入选首批典型案例。
拓展AI技术边界 加速场景化赋能
G S A F E T Y
近日,《信息时报》刊发了一则题为《辰安科技董事长郑家升:拓展AI技术边界 加速场景化赋能》的报道。辰安科技董事长郑家升接受记者采访,深入阐述了辰安科技是如何以AI、大数据等核心技术为牵引,不断促进公共安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充分展现了辰安科技在AI大模型热潮下的前瞻布局与敏锐洞察。
原 文 如 下
﹀
﹀
﹀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柳静) 近日,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在广州举办,大会以“AI赋能,共筑数字新生态”为主题,展示了AI、大数据、量子安全、新一代信息通信等领域科创新技术及最新成果,让参观者感受到了数字科技的魅力。大会举办期间,记者采访了辰安科技董事长郑家升,探寻这家上市公司是如何以AI、大数据等核心技术为牵引,不断促进公共安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在AI大模型的热潮之下,科技企业如何把握机遇。
辰安科技的AI大模型引来不少人驻足
GSAFETY
“黑科技”集中亮相
AI大模型赋能公共安全
大会期间,一众科技企业创新展示智能云、AI+、量子+等技术的最新商用成果。记者走访发现,在人工智能展区,以Tele AI人形机器人、智能机器狗、机械臂等为代表的智能科研成果,现场与观众进行互动;在低空经济领域,现场展示了载人eVTOL,供观众体验打卡,感受未来科技的魅力;在量子、卫星通信等领域,也展示了最新产品及应用,让观众体验数字科技成果带来的便捷与乐趣。
其中,辰安科技展位的“星辰·辰思”AI大模型吸引了不少观展嘉宾驻足。记者了解到,辰安科技是由中国电信控股的公共安全领域高科技上市企业,也是清华大学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单位。
“这款大模型深度挖掘近百款公共安全小模型潜力,创新构建智能问答、智能文档生成、智能数据分析、智能数字化预案四大核心能力,深度服务森林草原火灾、灾害情景推演、城市安全监测运营等多维场景中的各类需求,全面助力提升公共安全治理的新质战斗力。”辰安科技董事长郑家升向记者表示,目前该模型已经在国家部委、电信集团、北京怀柔、海南等多地项目中进行了落地应用。同时依托自身业务与技术优势,支撑了应急管理部危化智能体、林火智能体等智能应用的建设。
记者注意到,除了上述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的AI大模型外,辰安科技还带来了场站、管网、液化气、非居民用户和居民用户燃气安全监测全链条解决方案,以及城市安全各类场景物联感知传感器和搭载高算力AI芯片的超远距超高清森林防火摄像机,森林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用于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扑救的机器人平台等创新成果,赢得观展嘉宾的广泛关注。
GSAFETY
“拼技术”是根基
“拼应用”是关键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AI大模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不仅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大模型行业快速演进,其专业领域也不断细分。对特定场景而言,并非所有企业都需要通用大模型的“全能”,而是更需要垂类大模型的“专业度”。记者采访中获悉,目前AI大模型可以分为通用大模型和垂类大模型。与通用大模型相比,后者立足企业所在垂直领域业务,利用业务数据打造垂类大模型,在各自业务场景中实现降本增效。
“目前,AI大模型亟待解决行业适配性的问题,不同行业有各自独特的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但目前在一些行业的落地应用还不够深入和广泛,存在与行业实际业务流程脱节的现象。”郑家升表示,对于科技企业而言,“拼技术”与“拼落地”两者相辅相成,同样重要。“拼技术”是根基,先进的技术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体现,能够拓宽行业发展的边界;“拼落地” 是关键,技术只有落地转化为实际可用的产品与服务,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企业才能在细分市场形成差异化优势。
据了解,大模型之“大”,不仅在于其规模化参数众多,更在于其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应用场景。在郑家升看来,AI大模型应深度融入应急管理、城市安全、消防安全、消费者安全等多方位场景,覆盖To G、To B、To C多维度用户需求,全面助力从家庭安防到企业安全到城市应急管理的全链路能力支撑,解决公共安全治理中的痛点难题。
谈及辰安科技未来规划,郑家升表示,接下来将围绕公共安全核心技术,大力推进“AI+”行业赋能行动,在城市安全、应急管理、装备与消防等领域积极进行知识产权布局,筑牢产业护城河,支撑更多业务产品的智能化转型,逐步从“AI+产品”向“产品AI化”升级,推进产业融通共促。
来自:辰安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