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数」观 | 数字经济每周摘要(第179期)
最新动态
「数」观 | 数字经济每周摘要(第179期)
2025-01-173


行业资讯

专利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

1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知识产权工作进展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49.7万家,较上年同期增加6.9万家;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50.6万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73.7%,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负责人梁心新介绍,企业转化运用能力也持续提升。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连续5年稳步提升。2024年,我国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53.3%,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中、小、微型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分别达到61.4%、57.8%和36.7%,均创“十四五”以来新高。

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产业化水平更高。2024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61.2%,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高出企业总体水平7.9个百分点,有力带动全国专利产业化率水平提升。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呈稳步提高态势,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相关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分别高于企业平均水平8.0%和30.3%。

分国民经济行业看,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71.2%、专用设备制造业68.9%和通用设备制造业67.5%,均高于上年水平。同时,我国企业绿色技术专利产业化实施意愿更强,近5成企业专利权人已开展或计划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已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的企业中,计划通过自行产业化推动绿色技术实施的比例为72%,计划通过开放许可等方式许可实施的比例为22%。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共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同比增长13.5%,受理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7.5万件。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

此外,2024年全年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达到61.3万次,同比增长29.9%。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达到7.6万次,同比增长39.1%。1—11月,全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达到3564.1亿元,同比增长6.6%。2023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16.87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13.04%,也提前完成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目标。

来自:科技日报

企业动态

珞安科技入选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名单

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联合多家合作伙伴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工作。经过严格的层层筛选,2024年首批入选企业名单于近期正式公布。珞安科技作为国内工控安全领域技术先进、实力深厚的优秀企业,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持续创新投入及创新产品应用等优势,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入选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名单(首批)并获5A评级,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标杆。


《中国医院运营管理分析与典型案例》新书首发

近日,中国医院运营管理领域的匠心之作——《中国医院运营管理分析与典型案例》一书,荣耀面世!


首信通联荣获“2024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诚信企业”、“2024北京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称号

近日,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2024企业服务年会暨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京顺利召开。会上,首信通联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以及诚信经营的理念,荣获“北京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市场应用型)”、“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诚信企业”两项殊荣。荣誉的获得充分体现了北京软协对首信通联以科技创新助力社会进步的高度认可。


天融信获评工信部CAPPVD三星技术支撑单位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移动互联网APP产品安全漏洞专业库公布2024年度支撑单位能力评定结果,天融信实力获评工信部CAPPVD漏洞库三星级技术支撑单位,是本届技术支撑的最高级别。至此,天融信已连续四年入选CAPPVD技术支撑单位,持续助力移动APP产业健康安全发展。


京东方又添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BOE(京东方)又添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分别是重庆京东方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和合肥京东方智能制造生产线。目前,京东方旗下已有18家工厂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其中包括1家“灯塔工厂”、2家“零碳工厂”,6家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7家获得“UL2799废弃物零填埋铂金级最高级认证”……




大咖说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 陈荣辉:


将从三个方面解决企业数据资源开发的实际问题

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推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指出要将从紧紧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目标、紧紧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工作主线、紧紧围绕企业关切诉求和市场期盼三个方面解决企业数据资源开发的实际问题。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指出近期,《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先后印发实施,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等作出重要部署,为加快发展数据市场、培育壮大数据产业指明了方向。数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资源,是新型生产要素。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迭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围绕数据要素开发和价值挖掘的企业开始涌现,以技术和要素双重驱动的数据产业形态正加速形成。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强调总体上看,数据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据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显示,全国4成数据仅被存储而未使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质效有较大提升空间,数据产业生态还不完善,需尽快破题起势,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潜力。三个文件的政策主线、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总体可概括为“三个紧紧围绕”。


第一,紧紧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目标。


一方面,立足盘活存量,赋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我们推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数据产业,就是要推动数据要素与生产工艺、行业知识、传统要素深度融合创新,促进传统行业效率提升、流程再造、组织重塑,将数据产业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另一方面,立足做优增量,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发展数据产业,都是培育新的增长点,我们提出,到2028年形成不少于100个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带动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到2029年,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同时,数据领域是产业变革的焦点领域,也是孵化培育未来产业的沃土。我们将重点推动数据产业与无人驾驶、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数据密集型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数智融合技术创新,在未来产业竞争中加快谋篇布局、抢占发展先机。


第二,紧紧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工作主线。出台数据产业、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可信数据空间三个政策文件,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具体举措,是一组政策“组合拳”。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主阵地”。


我国拥有超1.8亿经营主体,激活企业数据价值,是要素市场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聚焦破除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堵点难点问题,从健全企业数据权益实现机制、培育企业数字化竞争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13项具体措施,激发企业供数动力和用数活力。数据企业是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的“主力军”。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离不开繁荣活跃、竞争有序的市场经营主体,离不开强有力的数据产业支撑。


我们围绕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保障,通过8方面22条具体举措,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竞争主体、促进技术创新、健全产业生态,促进数据企业成长。可信数据空间是实现数据资源规模化利用的重要数据基础设施和载体。


面向个人、企业、行业、城市、跨境五大关键场景,立体化推进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打造“数据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价值共创”3大核心能力。到2028年,基本建成广泛互联、资源集聚、生态繁荣、价值共创、治理有序的可信数据空间网络,实现各领域数据开放和流通利用水平的显著提升。


第三,紧紧围绕企业关切诉求和市场期盼。我们在文件制定过程中,特别注意听取企业意见建议,也专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就是要为市场答疑解惑,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强产兴市。针对当前数据企业渴望政策引导支持的需求,加大投融资等政策供给,着力培育一批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服务、数据应用、数据安全、数据基础设施企业,激发产业创新发展活力。


二是利企用数。我们从企业流通利用数据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了系列创新机制和举措。比如,创新提出健全企业数据权益实现机制,解答企业关心的“哪些数据是企业数据”“企业享有哪些数据权益”的问题,打消企业顾虑。再比如,通过支持建设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降低中小企业用数成本,让企业成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受益者。


三是促进发展。数据领域是一个新的领域,数据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据产业形态不断迭代演进,我们对于数据市场的规律性认识还有待深化,特别需要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发展。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强调总结到此次发布会介绍的三个文件,有两个是由多部门联合印发,就是要形成促进数据产业和数据市场发展的政策合力。我们也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包容审慎监管规则,研究出台更多增量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文章来源:国家数据局


END






HISTORY
/往期推荐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